名次 球队 积分
  当前位置:主页 > 竞技中国 > 乒乓球 > 文章
   
乒乓球爱好者必须知道的4种主流打法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3日 18:00:42 [新闻来源] 未知 [阅读数]
 
  乒乓球爱好者必须知道的4种主流打法

作为国球的 乒乓球 运动深受国民的喜爱,也是一项聪明人的运动,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它既对人的体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还要有变幻莫测的灵活反应。在以战胜对手为目的的要求下,乒乓球也在全世界得以普及,各种打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得以提升。
 
 
 
这些变化多端的打法也有着制约与反制约、适应和被适应的相生相克。在国际乒联不断完善乒乓球规则和乒乓器材的今天,再靠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已经凤毛麟角了,如今乒坛有4种打法已然成为了各运动员的主流打法,这几种打法也代表着乒乓球发展进步的方向。本文也将以小科普的方式,简单地给乒乓球爱好者介绍一下必须知道的这4种主流打法。
 
 
 
第一种,弧圈打法。所谓弧圈打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正反两面反胶,这种打法选手多需要站在中远台,击球的方式摩擦多于撞击,通过较大幅度的引拍,击球时需要身体协调发力以增加击球时的力矩,同时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这类打法的优势是势大力沉,主动发力球上台率和质量都比较高。当然这类打法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中远台拉弧圈时球在空中飞行速度会比较长,进攻时对手会有较充足的应对准备。
 
 
 
弧圈打法一般比较受欧美球员的青睐,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身材,我们知道欧美球员身高臂长站在近台很难处理追身球。那么国乒选手基本没有用这种打法,因为这类打法还比较消耗体能,而且由于速度慢杀伤力也不够。
 
 
 
第二种,快攻打法。快攻打法需要位于近台,这类打法在来球上升期采用的是撞击式击球,动作幅度小、速度极快。快攻打法需要在击球的瞬间准确的判断来球的旋转,并根据来球及时调整手里击球拍形,这样才能保证击球的成功率。这类打法还对球员的反应速度要求极高,需要有着较快的反应速度才能驾驭得了。
 
中国乒乓球队 ,快攻打法一般是指传统直拍 正胶 快攻打法,这类打法的典型代表就是刘国梁。瑞典的M-法尔克使用的横板正面反胶的快攻打法也很罕见,他能够夺得今年世乒赛的男单亚军也足见这类打法极具生命力。此外,日乒的伊藤美诚正手反胶、反手生胶也是采用的快攻打法。这类打法看似毫不讲理,失误也会很多,但一旦进入状态很少有人顶得住。国乒大将丁宁、刘诗雯、朱雨玲和王曼昱等人就都先后败给了伊藤美诚。
 
 
 
 
第三种,快弧打法或弧快打法。当下乒乓球中很少有纯弧圈或快攻的选手,大多数球员都是将这两种打法融为一体。在使用快攻多一些的叫快弧打法,使用弧圈球多一些的则叫弧快打法,这种打法采用两面反胶,站位多中近台,近台时使用快攻技术,中台则运用前冲 弧圈球 技术,中远台就会使用加转弧圈技术。
 
 
 
这类融为一体的打法就是当今乒坛最为流行,也是胜率最高的打法。这类打法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国乒大满贯得主 马龙 就是该打法的佼佼者。马龙有一段时间快攻多于弧圈球,称为快弧打法;而过一段时间弧圈球多于快攻又称之为弧快打法。
 
 
 
第四种,削球打法。削球打法作为乒乓球主流打法中的另类打法,一直是以防守型而著称,使用乒乓球的器材也较为特殊,一般底板版面较大,正手多反胶、反手多为 长胶 。反手一般使用长胶的目的就是能够顶得住对手的大板,还能高质量的前冲弧圈球的进攻。不过也不是很绝对,原国家队队员侯英超的反用就是采用的生胶削球,在此前结束不久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能够一路击败梁靖崑、王楚钦等国乒新生代悍将并收获男单冠军,足见这类打法的强大。
 
 
 
 
 
以上乒乓球的4种主流打法,对于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讲,学习快弧打法更容易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水平,还能锻炼身体,有条件的乒乓爱好者当然还可以去学习一下削球打法,学习这类打法会让自己在比赛的被动状态下增加反败为胜的可能。
 
 
    相关新闻
  ·日本乒乓球主教练马场美香的专访  
  ·中国的乒乓球能越过太平洋,打到美国吗?  
  ·乒乓球天才为中国赢下金牌  
  ·李宁与乒乓球世界冠军对战大汗淋漓  
  ·日本乒乓球全国锦标赛女单第2轮  
  推荐新闻
         
  · 2019中国乒乓球公开赛赛程  
  · 2019乒乓球世锦赛中国队完整名  
  · 2020女子、男子乒乓球世界杯赛  
  · 2019年12月乒乓球男单世界排名  
  · 媒体:2019乒乓球澳公赛好戏连  
  · 中国乒乓球退役运动员姚俊羽  
  · 从小接触乒乓球的王曼昱,不  
  · 八月份乒乓球男单排名公布  
  · 乒乓球世界冠军数量排名  
  · 打乒乓球不是只为了拿冠军!  
         


Copyright@1991-2026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体育日报 ※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39505号 联系邮箱:4600860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