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球队 积分
  当前位置:主页 > 性感体育 > 体坛美女 > 文章
   
易建联——夹于滤镜的两极之间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11日 17:52:49 [新闻来源] 未知 [阅读数]
 
  易建联——夹于滤镜的两极之间

由于每个人都无法完全屏蔽的主观性感情滤镜,对于一个球员的评价,永远不会是绝对客观,而是会受到时代、氛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改变。
 
当科比布莱恩特拖着那条好容易愈合的跟腱,打出了一系列低效的表现时,外界对于他的打铁行为大肆嘲讽,用“铁神”“不合理”“不改变打法”等形容词去试图表现自己的“懂球”。然而,当科比完成了退役巡演赛季,并在随后---至少作为球员---远离篮球迷们的视野,球迷和媒体受到退役时浩大声势的感染,又缺少了随时更新的比赛作为全新开会素材,于是,对于科比更早期、更巅峰时期的追忆便纷至沓来,曾经的一切“头铁与不合理”,都成为了当今口风中的曼巴精神。
 
而与此同时,现役球星随时提供的比赛成为了球迷新的养料,并让自己成为了新的开会主角,新的“科比”,而科比本尊,便凭借其留存于世中相对更多的高光时刻片段,成为了“现在的球星根本不如科比,不如姚明,不如麦迪”的口吻主角。厚古薄今,由此诞生。
 
而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各种巨星的身上。詹姆斯在小前锋位置上的传球调动,曾经被人诟病为“甩锅”,而现在则变成了大局观与组织力。艾弗森曾经的“低效刷分”,变成了现在的孤胆英雄。加内特曾经的铁血狼王,变成了现在的且战且退。基德曾经的超凡组织,变成了现在的”升级鲍尔“。而如果我们试着做一下对未来的设想,哈登现在的无球废物,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包揽巨核?东契奇现在的立定跳远,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诡计宗师?蔡恩威廉森现在的毫无持球,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怪兽效率”?
 
对于任何球员,甚至任何事物的评价,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着时代因素的极大左右。具体到NBA的话,更是会随着联盟风格,打法理念的更新迭代,而让一些曾经在旧时代中不合要求、饱受诟病的球员,宛若关公战秦琼一般地被搬运到当代概念之中,从而形成“错生时代”的感受。
 
人们会将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在国王时期的大范围传送和热火时期的稳健三分与低失误率结合起来,让他看上去像一个当代的转换持球发动机,却无视了两方优点在时间上的割裂,也会让王治郅变成一个外线空间属性超高、投射范围广泛的“诺维茨基”,而无视了他的进攻产效并不足以中和他防守端护框无力弱点的现实----事实上,自从小牛队夺冠的2011年之后,似乎任何一个曾经的稍有投射的白软内线,都成为了“错误地早生”的诺维茨基。
 
而易建联,同样是这等话题中的主角,甚至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人。
 
在当今,人们对于易建联的评价,主要有两个角度上的正面积极内容-----国家荣誉角度上,中国男篮团队实力不足情况下的力挽狂澜,独撑大局,拼搏奋斗,以及NBA生涯角度上,“如果来到当代”语境中完美匹配时代的运动型四号位,上下摇摆对位,持球后的面框突破,无球中的空手切入与外线三分。爱国主义与运动竞技层面的双重加持,让易建联的风评水涨船高,甚至达到了“不可不夸,说必是黑”的政治正确程度。
 
那么,为什么易建联曾经的风评没有现在这么好,而构成了“网上黑易建联的人多”中的“以前”二字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易建联在当时的实际表现,都并没有现在舆论认为的那样好。
 
在国家队,在一段时期之内,易建联确实在队伍中起到了定海神针一般的重要战术作用。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只有场均12分钟出场,拿下2.7的轮换时间填充者定位之后,易建联在国家队稳步提升。2006年世界杯,15分钟+6.2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30分钟+9分+7.5篮板,宣告易建联正式成为了国家队的重要角色。如果换算成36分钟数据,易建联在2008奥运会上可以拿到10.8分+9篮板+46.7%命中率的水平,命中率46.7%,得分排名第七,篮板排名第二,命中率排名第三。
 
而到了2009年亚洲杯,后姚明时代在事实上开启,易建联瞬间成为了18.3分+10.4篮板的队内支柱,开始正式接手攻防核心定位。2010年世界杯,20.2+10.2,2011亚洲杯,16.6+10.8,2012奥运会,14.8+10.2,2013后的时期,虽然逐步从巅峰期下落,也在各项大赛中基本保证在得分16-20,篮板6-8的水平,且在团队火力欠奉、进攻开发责任加重的情况下,反而将命中率从曾经的45%以下拉升到了50%-55%左右,2017年的亚洲杯甚至达到了58.8%之高。无论是产量还是效率,易建联都是后姚明时代的中流砥柱,毋庸置疑。
 
然而,这样程度的表现,可以作为易建联的付出与苦劳的证明,用尽全力带领着国家队。但是,如果想要触及个人功劳、国家荣誉,那么仅有这样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功劳、荣誉,永远意味着绝对的结果。用足球来举例的话,阿根廷天王梅西为国家队不可谓不全情付出,然而结果却总是一次次的失利。在阿根廷这样的足球强国,哪怕进球再多,地位再高,如果不能带来世界杯---或哪怕是美洲杯---都只意味着简单的两个字:失败。因此,对于梅西为国家队的倾注心血,人们奉上掌声,对于国家队对梅西的支持不够,人们批判怒斥。
 
但是,外界可以为梅西感到遗憾,惋惜于他不佳的国家队遭遇,但却很难开口将他称为“阿根廷足球荣誉的功臣”。在肯佩斯、马拉多纳带来的两尊世界杯面前,“荣誉”和“功劳”是门槛天高的词汇。
 
易建联带队,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拿到了什么样的荣誉呢?2009亚洲杯,第二,2010世界杯,第十六,2012奥运会,第十二,2013亚洲杯,第五,2016奥运会,第十二,2019世界杯,第二十四。可以说,除了2011和2015的两个亚洲杯冠军之外,易建联时期的国家队,带来的平庸远远大于胜利,更不用说其中夹杂的些许“亚洲范围内”的耻辱性战果。
 
易建联就是中国篮球界的梅西,在“马拉多纳”姚明面前,可以谈及拼尽全力、力撑球队,可以谈及付出与血泪,可以谈及个人实力在团队中的独树一帜,但却万难言出一个“功劳与荣誉”。
 
国家队表现的不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当时易建联的一大黑点。在姚明领军的时代,人们最常用的一句评价,便是“没有人能够给到姚明有效的帮助”,而从2006年开始,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易建联,便正是那个“没有人”圈中的一员。在他与姚明合作的赛事中出场最多,也是他即将被NBA选中,即将步入职业高峰期的2008年奥运会,易建联在36分钟数据中的表现,于团队中而言固然颇为亮眼,但与第一核心姚明却有着天地之别---每36分钟,姚明可以得到23.1分+10.9篮板+2.4助攻+1.8盖帽,命中率高达51.5%。
 
不仅是基础的得分、篮板,比姚明上场时间更多(30分钟对29.7分钟)的易建联,理应作为姚明之外的第二持球点,分担一部分姚明的持球回合,分散姚明受到的极致包夹,在保证个人得分的同时适度带动球队,帮助外线完成投射,应对FIBA规则和较短三分线带来的强力联防和收缩策略,为姚明的低位进攻拉开环境。做到这一点,国家队才能摆脱纯粹的单核球队缺陷,易建联才能比一般角色做的更多,才能称得上是那个姚明之外的第二“核心”(而非与其他三人没有本质区别的又一个拼图),才能配得上内外舆论对他“姚明接班人”的心理预期。
 
然而,助攻只有每36分钟的0.2次,暂且不提,36分钟个人得分也比姚明足足低了一倍,而出手也不是第二核心级的7.5次(队内第三,低于刘炜的8.8次)。而更甚的是,作为角色球员理应完成的机会球把握效率方面,易建联也完全不够优秀,在角色级的7.5次出手下只有46.7%命中率。
 
从出手、得分、助攻来看,易建联并没有达到姚明接班人、任务分担者的预期定位,而作为一个角色球员,相对较低出手中的效率高于外线队友,但也不够优秀。“没人能给姚明支援”的语境下,易建联被外界批评,毫不稀奇。
 
而到了后姚明时代,易建联独力带队,情势推动之下,他必然地---不管情愿与合适与否地---被推到了曾经姚明的位置上。而他的表现,并非毫无进步,在权重加大、压力上升情况下的效率上升,让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队得分积累的下限。然而,姚明曾经的团队带动能力,易建联始终没有实现,带队的两届奥运会中,场均助攻始终徘徊在0.8-1个左右,而姚明三届奥运会分别是1.6、1.7、2.0。
 
这是由于易建联的个人进攻虽然能够保证产效,但终究不具备姚明在低位的破坏力程度,从而无法极致地压缩防守,进而帮助外线实力较弱的队友获得更宽裕的出手机会?还是反映了易建联在传球能力上的不足?更可能的情况是二者皆有。但无论如何,易建联在奥运会这一“最能争取国家荣誉”的重要舞台上,并没有成功带动队友,也未能靠个人得分撑起队伍。他的产量和效率结合水平,确实可以帮助中国队保持上分,但至多也只是“避免惨案”的程度,并不足以赢得比赛。对他来说,更合适的形容词是“撑国家队”,而非“撑起国家队”。
 
而这样的不佳表现,在刚刚渡过了姚明时代的辉煌,看到了姚明对于团队巨大影响改变力的那一批球迷眼中,显然是不够合格的。而易建联作为姚明之后加入NBA的第六顺位乐透区新秀,姚明后辈中天赋最强者,且自出道开始便被媒体不断宣传为姚明接班人的国篮火炬接力者,被外界抬到了姚明的位置,又与姚明时代无缝衔接,便于前后对照,无法避免与姚明的对比。而伴随着姚明退役,易建联和他带队的中国男篮,在个人比赛影响力和国际大赛成绩上的过于剧烈滑坡,其落差必然让易建联在“还未凉透”的姚明时代对比之下,显得拙劣无比,让人倍加失望。
 
而由此,我们便也可以推导出易建联在当代的受追捧了。当代的球迷,对于姚明时代的绝大部分印象,往往来自于地摊文学的过度渲染与大肆夸张,而甚少看过一场当年的完整比赛。由于上述的时代推移因素影响,姚明时代的中国男篮,角色球员们在优秀成绩和短暂高光的映衬下,留下了非常正面积极的印象,而没有人再会想起当年他们那些“接到姚明传球后投不进”“中国后卫无法在紧逼下运球过半场”“一上强度就失误”的细节画面。
 
2008年那个被后世称为黄金一代的男篮,真的强吗?场均26分钟的刘炜,命中率只有32.1%,助攻1.7的同时给出2.5次失误。25分钟的外线神射朱芳雨,命中率36.6%,场均8分。连帽科比和安东尼的孙悦,场均6.8分+2.5助攻+1.7次失误,已经算是全队第一助攻手。因为大赛绝杀而被视作超级第六人的王仕鹏,三分球18.2%命中率,拿到4.5分。15.6分+7.8篮板的36分钟数据下最能提供帮助的王治郅,由于年龄原因,让位于易建联,场均只有17.7分钟。
 
一个甚至要让得分+篮板+盖帽+出手次数+命中率全部最高的姚明,作为中锋再兼顾拿下全队第二助攻手(2次)的团队,所有人显然都只是中锋在低位篮下开发个人威胁无限拉大后的纯粹回应点。中锋接球开发与将球传出带给队友机会出手,构成了最主要的比赛画面。而这样的回应点们,居然还能拿出上述的一系列命中率。如此团队,何以言强?而作为其中一员的易建联,在当时会被喷被黑,就显得完全不稀奇了。
 
而到了当代,由于过往的逐渐远去,新一代球迷并不记得,也没有动力去考察当年的实际,只是从地摊文学的吹捧之中保留了对于那批球员成绩与高光的印象。转而,对于周琦、阿卜杜沙拉木、郭艾伦这些现役球员组成的团队,球迷们却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各种比赛素材,随时拿到最新的开会资料。在实况转播与全场比赛的照射之下,现役球员的弱点和失误被反复呈现,事无巨细,无可躲藏。
 
如此一来,过往团队的虚空加强,以及姚明本人随之被淡化的作用之重,与当代团队的缺点不足,以及易建联本人相对较高的实力,混合之下,便让易建联的带队缩小了与姚明的差距——他的队友,毕竟比黄金一代差了很多啊。随之,易建联的国家队黑点也就荡然无存,取代以“独木难支”的悲情英雄。
 
而在国家队领域之外的NBA职业层面上,易建联身上也有着极度类似的现象。在当时联盟中的不佳表现,水分颇多的天赋评定,结合着姚明后进军NBA的接班人预期,让易建联承受了过高的外界定位,被要求以自身达不到的标准。而到了当今,人们对于过往NBA的印象淡化,取代以当代化的根深蒂固,加上易建联当年的平庸被时间冲刷消解,“NBA的易帝”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成了“错生时代的遗憾球星”。
 
能飞善跑,冲击扣篮,外线三分,锋线摇摆,是易建联“错生时代”结论合理性的最大依仗。看上去,这是一个无比适配于当代空间型前场的球员模型。较快的速度和运动能力,让他能够匹配上小尺寸四号位与攻筐型三号位的对位需求。2.13米的当代中锋级身高,也让他具备了较好的护框资本,从而在前场完成主扫荡、副护框的任务,消化前场的多位置换防。而在进攻端,他的外线投射可以很好地拉开内线空间,也能消化一定的面框持球回合,借助运动能力支持的接球切入同样可以想象。
 
在空间化、机动化的当代概念中,易建联似乎是一个保底侧翼型四号位,大胆一点甚至可摸到小阵容五号位的优质内线。而上述这些优点,也正是选秀报告中提及的部分——运动出色,面框攻击,移动快速,拥有出色的投射。虽然当年的球探们不可能拥有现在的眼光和理念,对于易建联定位作用的设想也必然与现在不同,但他们眼中,易建联在CBA和国家队中的优势,确实就是当代“空间化与高速化”攻防需求下易建联的理想模型。
 
在易建联所处的时代,这样的类型是尴尬的,这是自然。在当时,无球战术的丰富性,角色投射的有效性,三分出手的优先级,远远比不上当代。易建联新秀年的07-08,全联盟平均三分命中率只有36.2%,在出手中的占比只有22.2%,甚至不如长两分的23.5%。在进攻回合中,侧翼甚至会无意识地站在三分线内一步而巍然不动,不做接球威慑也不做防守拉扯,只负责在核心球员无法撼动防守后接球缓冲,至多彼此间传递一下,等待核心的又一次跑动后接球,或在时间无多下才选择出手。而内线,在完成掩护任务的同时,则会拉在近框或中距离,在外线持球核心出手不佳后完成抢板,内线进攻球星低位包夹后接球上篮或跳投。
 
内外线核心球星借助接球突破与低位要球后,在多人对抗中的近框区域攻杀,才是当时的主要手段。即使到了07-08赛季,篮下与近框的占比依然有42%,与“高效区”理念风行后的本赛季的43%持平,但空间化与内线环境开发的缺失,势必让当时的篮下激烈程度更甚。
 
因此,进攻环境远为恶劣的易建联时期,核心球员的出手往往处在高度的对抗性之下,命中率自然相对较低。在07-08赛季,场均出手最多的詹姆斯,第二多的科比,第三多的麦迪,命中率分别只有48.4%,45.9%,41.9%。而加盟湖人后的詹姆斯,则将命中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当时,四号位的责任,便是在更多的投篮偏出后拼抢篮板,或尽量为内外核心的开发进行卡位和搅合,打乱延缓对手在内线的多人收缩。这便要求,进攻站位必然不能过于靠外,在分球转移后进行的也只能是近中距离出手。而在防守端,由于角色球员无球战术甚至移动的简略,不佳的得分能力,进攻方的转移球并不会当代一般频繁与有效,轮转换防必要性相对较低,作为内线面对对方核心的攻筐应对、低位顶防,篮板拼抢,更为重要。
 
可以说,在当时的内线,无论攻防,身体强度、对抗能力、篮下硬度,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更喜欢跳投而不喜欢篮下(生涯前中期,长两分比例始终保持在30%-45%左右)的莱特纳才无法兑现预期,哪怕前八年的职业数据可以达到16.6分+7.9篮板+3助攻,也依然只入选了一次全明星。也正是因为如此,生涯长两分出手占比27.7%,且拥有不少30%占比以上赛季,该区域生涯命中率高达40%的莫里斯泰勒,才被范甘迪弃用,并在04-05季中去到尼克斯队后,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迅速消失在联盟中。
 
莱特纳和泰勒,正是当时长两分跳投倾向较高的进攻型内线处境的写照。从区域命中率上看,生涯47%长两分效率的莱特纳,40%的泰勒,在自身位置上都是出色的长两分射手。在泰勒被火箭放弃的04-05赛季,即使算入更善于中远距离出手的后场球员,全联盟的长两分命中率也只有40%而已。然而,他们在进攻中的价值依然不被联盟内外认可,原因很大程度上便在于传统任务的不到位---莱特纳的生涯进攻篮板率只有7.5%,篮板率13.3%,而泰勒更是只有6.9%和10.7%。而在防守端,无论是莱特纳生涯的0.6DBPM,还是泰勒从未高过0的DBPM,作为善于提供防守影响力数据积累的内线球员来说,都无疑是不够合格的表现。
 
进攻端长两分的“空间属性”受制于区域的低产效与团队外线投射的不佳,无法如当代一般发挥功效,反而因为较靠外的落位而损失了篮下拼抢与机会创造,更多只能作为身体对抗性不佳而练出的回避之策。而在防守端,身体硬件的不足更是避无可避,无法提供足够的内线保护屏障。进攻作用不足以大到中和防守缺陷,便是莱特纳和泰勒这样的长两分内线投手,在当时NBA中的处境现实。
 
而易建联,似乎并不属于这种语境设定中的讨论对象。就像选秀报告中所言,易建联的卖点,便在于他对于技术流和运动力的良好兼顾。
 
然而,所有人却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易建联的运动力天赋,是建立在“CBA和FIBA级别对抗强度”的前提之上的。而他的投射,则向来就不够稳定。于是,在CBA中能飞善跑,也能在对抗中应对干扰,保持一定中远距离投射的易建联,到了NBA中,便有些难以施展了。
 
在进攻端,四号位要求的篮下、近框、中距离,他的命中率和出手均低于联盟平均,生涯出手占比分别只有25.9%(新秀赛季07-08最高,28.8%)、10.5%(09-10篮网赛季最高。14.7%)、11.4%(10-11奇才赛季最高,16.1%),而长两分出手占比却高达41%,新秀赛季便直接来到了47.1%,11-12的小牛赛季更是56.1%。由此,易建联的篮板拼抢情况也随之下滑,生涯前场篮板率7.1%,篮板率12.9%。只处在莱特纳和泰勒的中间水准,甚至只与生涯末年最后一个相对完整赛季,作为热火队球员出战57场,年届37岁高龄,同样被诟病SOFT的朱万霍华德类似(7.2%前板,12.2%篮板)。
 
可以看到的是,在易建联刚刚迈入NBA的07-08赛季,他就已经表现出了对抗水平不够的问题,长两分占比高达47.1%。然而,三分球的出手却只占到4%。而随着生涯的推进,偏向到外围、规避内线对抗的倾向也愈发严重,最后的三个赛季,篮下占比从28.8%到22.2%,最后甚至低到17.1%,长两分也始终在38.2%、45%、56.1%的高位徘徊。至于三分球?生涯占比只有11.2%,除了08-09赛季的28%之外,也只在个位数到12.2%区间摇摆罢了。
 
这样的表现,显然直接拉低了易建联在进攻端的综合作用。在个人终结效率上,他的两分球生涯命中率只有41.3%,真实命中率47.4%,而被广泛作为“当代空间属性”论据的长两分和三分球,分别也只有持平当时联盟普遍水平的40.4%和难言常规武器的33.3%。长两分的效率并不足以作为“在外线要求更高的当代NBA具有三分投射潜力”的证据,而三分球本身的产效也全部拉胯。这种效率,对于非进攻核心、得分任务量并不重的角色内线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的打法,与其说是主动拉开空间,不如说是站不了篮下的无奈。而这样的进攻落位,进一步地影响他的前场篮板、二次进攻和卡位掩护。即使在他打出12分+7.2篮板的个人巅峰赛季09-10,易建联的作用也并不全是正面。在他下场时,球队的真实命中率达到52.5%,而他上场后则只有51.7%。在重要的篮下部分,易建联上场时全队只有34.5%的篮下占比,下场后则提高到35.8%。对于持球核心德文哈里斯的加成方面,易建联下场时,哈里斯的真实命中率51.2%,上场后则跌到45%。作为哈里斯进攻重点(出手占比44%)的篮下攻框环节,易建联上下场时的命中率则分别是49.1%和54.6%,所谓的“长两分+三分球”的空间属性,完全只是一种臆想。
 
如上所述,当易建联几乎一半的出手都集中在长两分区域,且得分效率不佳的时候,他稀薄的篮板和护框作用,便直接拉低了他作为四号位在球队中的攻防作用---各赛季的OBPM与DBPM全部处于负值。
 
而如果转移到三号位,他过大的体型又节制绝对速度,让他难以常规对位锋线面框手。进攻端的三分命中率又低于平均水平,更不用说他的转移球——一个在fiba级别的对抗下,以进攻核心的姿态,都无法给出1个以上助攻的球员,出球水准可见一斑。事实上,他也并没有被任何教练作为三号位使用过。
 
天赋在不同平台下的不同表现,让易建联全方位打了折扣。事实上,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一般理解范畴的环节,也作用于技术部分。对比一下可见,易建联在cba和fiba的三分球出手、效率,都明显好于nba时代。当对手补位更快、手臂更长、给予对抗更强的时候,不连贯的动作,不够迅速的衔接,对付干扰的身体基础不足,便会让出手显得缓慢,拉低效率。身体对抗力下降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
 
事实上,易建联所处的nba时代,已经有了三分投射内线的存在。克利福德罗宾逊、安德烈巴尼亚尼、拉希德华莱士、安东尼沃克、里夫拉弗伦茨,都是其中的代表,而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并不短暂,成功地在NBA存活了下来。因此,在当时的NBA,已经有三分型内线的一席之地,有了相关的理念雏形和应用方法,具备了消化投手大个的能力。
 
一个或许很残酷的事实是:并不是投射内线完全不会被启用,只是三分不够、只能不断长两分的易建联不会被启用。而在此之上,易建联也缺少他们进攻端更多加分来中和副作用的传球能力,或传统内线基本的护框篮板,可应用情景就更少了。
 
易建联在NBA延续五年的生涯长度,始终保持在20分钟区间甚至30分钟的机会,是nba对于天赋拥有者的一种惯常性耐心。他们总期待着这些具备想象空间上线的球员能够打成理想中的样子,兑现天赋,不惜投入时间成本进行等待,只要兑现,一切都值得付出。这便是nba球队对于高上限天赋球员的极度渴求表现,无可指责。泰鲁斯托马斯,斯威夫特,迈尔斯,艾迪格里芬,现在的班巴,都屡次让人失望后又屡次获得下一次机会,一队放弃后又有一队接手,宛如一张永不刮出最后一个字的彩票。
 
让NBA意外的是,易建联的上限天赋在对抗水平的作用下的缩水,而fiba和cba更成熟、更职业的竞赛氛围,反而让他的即战力非常出色,远比一般新秀更早地适应了nba的战术要求、赛训节奏、技术补足。于是,在其他新秀还懵懂的情况下,易建联已经可以迅速派上用场,开发出比赛作用。在初期数据好于同期竞争者,拿下月最佳新秀,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基础数据的相对优秀,不足以遮去易建联效率上的问题。虽然球队持续给他耐心的权重,让他始终保持了一定的数据积累条件,但这并不代表他在球队影响力上的优秀。对抗性不足导致低效、篮板、防守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攻防综合影响力维持低位。最终,当其他同期新秀成长完毕,易建联也终于用完了自己获得的耐心,只有回归CBA一途。
 
最大的误会是,他被看作潜力股,却打成了即战力。
 
当代球迷接触到cba和fiba的易建联,看到他在低对抗天赋下的数据,便容易将它带换到nba之中,认为当今的NBA身体对抗要求下降,投射要求上升,移动标准提高。然而,在当代nba,所谓的对抗要求下降,或许只是一个伪命题而已。空间化、投射化、无球化、提速化的当代,大部分球队往往有四个能跑能投之人,丰富的空手套路更是进一步加大了防守跟进反应的速率要求。而在进攻端,四号位的外线投射要真正具有能够拉开空间的输出产效,空切后的攻筐也必不可少。而五号位则至少要负责主力护框。
 
易建联能够消化这些任务吗?他的三分投射,即使在fiba程度也不够理想,而到了nba还要应付更快速的补防。他的切入终结,则必须要对撼对手的五号位与弹性收缩的协防者,对抗与速度都不能太差。更不用说已经被论证过的,当代侧翼需求必备的传球功力。至于面框持球,在无法对抗的情况下也无需多说。而在防守端,四号位对位的他,速度也不够快速——当年不能被放到三号位对抗的锋线,当代往往被放到四号位——无法完成当代的轮转换防要求。至于四号位协助、五号位主扛的护框?那还不如杀了他。
 
当然,易建联或许仍然可以在功能性上符合要求,打上一些弱队的比赛。但这种级别,这种弱队可以要但没必要的程度,不就正是他在曾经nba的地位,也是他在当代“也不会很厉害”的证明吗?
 
当代球迷,不记得曾经nba的要求,易建联的不适配,只看到当代的nba,以及当代易建联在cba打出的东西。这种时代造成的错位,便让易建联的风评变好了。
 
曾经的易建联,被与姚明进行比较,作为nba高位秀而表现不佳。现在的易建联,nba记忆遥远,cba当下近在眼前。时代的错位,让易建联本人,nba联盟,国家队,都发生了非现实的扭曲。曾经被黑,现在被捧,水到渠成。
 
杀还是捧,都只是外界基于主观思想下,对于易建联的看待结果而已。
 
真正的易建联,就在那里,从来没那么好,也一直没那么差。
 
 
    相关新闻
  ·易建联低调陪父回乡下,座驾再成焦点  
  ·广东宏远好消息!易建联伤势最新进展  
  ·辽浙大战央视拒播,易建联归期已定  
  ·王治郅一共赚了520万美金,那易建联呢?  
  ·易建联:年轻球员敬仰的榜样  
  推荐新闻
         
  · 中国女排历史10大美女,张常宁  
  · 外媒评选体坛历史最伟大100运  
  · 热议:朱婷是怎么被发现的  
  · 火箭主帅不满球队进攻表现  
  · 朱婷最新证件照曝光,清水出  
  · 女神魏秋月现状嫁给排球助教  
  · 媒体:排球界的第一女神  
  · 上海女排也有悲情人物!跟朱  
  · 女排29岁国手自曝想恋爱了!  
  · 广东男篮队消息!16岁天才徐昕  
         


Copyright@1991-2026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体育日报 ※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39505号 联系邮箱:4600860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