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球队 积分
  当前位置:主页 > 足球中国 > 国足 > 文章
   
中国足球需自救,亡羊补牢不能再拖
[发布时间] 2021年01月25日 10:34:39 [新闻来源] 未知 [阅读数]
 
  中国足球需自救,亡羊补牢不能再拖

中国足球凛冬已至,未雨绸缪肯定是不行了,现在需要做的是亡羊补牢。在探讨如何“补牢”之前,我们也来探讨一下中国足球从过热到过冷的过程和成因。

【调控失败】足协换届错过调控窗口

其实,需要对中国足球决策者做出的一个肯定是:早在2017年1月的武汉会议期间,中国足协就已经有意进行限薪,同年,足协也出台了外援调节费和内援调节费。很显然,决策者其实意识到了足球过热的现象,已经着手开始调控。

但这种调控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政策制定得不合时宜,比如内援调节费,想法上是遏制市场的泡沫化,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因为监管不力,反而成了逼迫俱乐部造假,同时进一步打击了青训俱乐部的热情。

这个还是其次,出台的政策不适合,尽快调整让其变得合理即可,但中国足协的政策往往缺乏延续性,政策也缺乏跟踪、分析、总结和改进,所以,不合时宜的政策就一直延续下来,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局势已经完全转变了,可政策却没有适时调整。

更大的悲剧是,中国足协的“内耗”蹉跎了太多的岁月。到目前为止,中国足协历届领导班子仍旧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比如机构改革,先是从十几个扩到三十多个,然后又从三十多个压缩到十几个),更重要的是,政策延续性不强,很多政策都不是延续而是从头寻找出路。

限薪政策就是典型的例证:这个政策最早在2017年初就提出来了,但2017年并没有实施;然后,2018年也是一切照旧;终于到了2018年12月20日,上海会议出台了“四大帽”政策,注资帽、薪酬帽、奖金帽、转会帽,但是2019赛季其实是一切照旧的,因为在2019赛季又发生了足协的换届,也没有人有心思对俱乐部进行监管;最终在2019年12月31日,中国足协再一次明确了限薪标准,各俱乐部才开始认真对待。

但这个时候,黄花菜已凉。说起来,从2020赛季开始,中国足球已经开始从过热转变为过冷了,甚至在更早之前的2019赛季已经开始转冷了。

当然,调控政策仍旧有一定的意义,毕竟现在是中国足球过冷的阶段,但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过热的可能性,所以,调控政策虽然于现实意义不大,但对于未来而言仍旧有较大的意义。

当然,还是那个建议:中国足协在给予俱乐部进行财务限制的时候,建议出台总体的调控政策,比如出台总体的支出限额和薪资奖金比例即可,如此俱乐部可以灵活应用。

【多重原因】不成熟市场外加五因素重击

当然,需要检讨的是,在中国足球泡沫化的阶段,其实包括球迷和媒体也都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之中,主要原因是,恒大在2013赛季和2015赛季连续夺得两个亚冠冠军,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国足球的信心,让中国足球的大部分人,包括部分媒体和球迷也迷恋上了资本,也导致了中国足球过于相信金钱的力量。

此外,崇尚欧洲足球发展的媒体和球迷,过于相信市场调节,但实际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职业联赛,泡沫不单单是因为投资人的经济景气和足球情怀,更多是投机,包括经济投机和其他投机,以及对于形势的误判。

所以,在一个不完全的市场中,那支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和足球规律),所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投资人和股民类似,很容易一哄而上,也很容易一哄而散,由此,足球便很容易过热,也很容易过冷。

除此之外,五重因素加剧了市场从过热快速转变为过冷。

其一,整体的经济环境,目前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调整阶段,部分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处于整体调控态势中,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能力。

其二,中国足球投资人结构单一,比如房地产类企业投资的俱乐部比例过高,约占中超俱乐部的一半左右,中国足球的过热和当前房地产过热就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在房地产整体行业处于调整阶段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对于足球的高投资也难以为继。

其三,相关政策不合时宜。此前说了,限薪政策在遏制泡沫化方面没有了现实意义,但现阶段,对于企业减压减负是有意义的,然而,一纸中性名一刀切的政策,再次严重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因为无法冠名球队之后,投资人不但失去了经济利益,也失去了社会效益,这在低级别的中小俱乐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频繁出台的新政不断刺激着投资人的神经,而且一些政策目的相左,让投资人无所适从。

其四,意外的疫情,疫情一方面对经济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足球的正常发展,这是不可控的意外因素,但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

其五,中国足球的泡沫化也不单单是中国足球自身的因素,在中国足球泡沫化的过程中,欧洲足球也出现了泡沫化的现象,比如2013年皇马1.01亿欧元引进贝尔,欧洲足球进入亿元时代,随后巴黎圣日耳曼2.22亿引进内马尔,推动到了2亿元时代,而在2020年初,一份调查显示,欧洲足球球员身价平均缩水30%。

目前,IFFHS(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度最新联赛排名中,中超已经下滑到第43位,亚洲排名第4名,虽然和2019年度世界排名下滑了仅仅4位,但是和韩国K联赛的差距已经从此前的90分左右拉大到了接近200分。

【对策一】不折腾,提振投资人信心

在中国职业联赛从此前的过热转变为过冷的当下,中国足球又如何应对呢?

当务之急自然是提振投资人信心:稳住投资人,才可以稳住中国足球的基本盘,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回不到专业足球的时代了。

应该说,近期中国足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想稳住投资人,比如限薪,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投资人和球员之间的矛盾,或者说在投资人想收缩与球员想继续拿高薪的矛盾中为俱乐部站台。此外,中国足协(包括职业联盟)在时机并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推动中超扩军、中甲扩军和中乙扩军,也是为了给投资人更多的信心,给予他们希望,同时在扩军过程中降低降级压力,也是给投资人减负。

但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政策毁了这一切。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固然是方向,但在市场过冷的背景下出台,无异于雪上加霜。目前的问题是,中性化政策已经出台了,足协“反悔”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又该怎么做呢?

折中的办法是,俱乐部名称继续中性化,但暂时允许球队冠名(约定一个期限),当然,这种方式足协估计也不愿意接受。其实还可以退而求其次,在中甲和中乙(俱乐部投资人企业及品牌受关注度更低)暂时允许俱乐部冠名,随后花3到6年依次实现中甲和中乙的完全中性化。

此外,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投资人的企业宣传力度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思路是借鉴2020赛季中超联赛转播时插入的赛区宣传(宣传片及赛区背景),在对阵双方开赛前,插入对阵双方俱乐部投资方的宣传片或宣传画面,未来,在中超主场布置方面,给予投资人更好更多的宣传位置。

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给投资人或者俱乐部让权让利。近年来,一个让人悲哀的事情是,中国足协但凡召开投资人会议,基本上是给投资人施加紧箍咒,问题是,调控虽然也是大势所趋,但调控政策缺乏调研,投资人不知情,很多政策是足球管理部门想当然的情况下推出的,然后召集投资人过来发通知,投资人谁能愿意?

没有尊重,何来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联赛政策实施方面,职业联盟的相关会议,或者说投资人及总经理会议,政策需要获得职业联盟或者投资人会议的2/3通过才能生效,让投资人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甚至一些具体的事宜,比如国际级裁判申请,应该给予职业联盟或者投资人会议一定的权力,每家俱乐部可以投出一张不信任票,一旦某名裁判的不信任票超过50%,取消其国际级裁判申请资格,超过60%,取消其职业联赛执法资格,包括职业裁判的认定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职业联赛,让投资人当家作主,才可以提振投资人的信心。

此外,在所谓的“新政”方面,足协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减少莫名其妙的新政,比如所谓U22国家队打中甲的事情,以后别说实施,提都不要提;

其次,即便有新政,一定要充分调研,走访俱乐部,综合评估之后制定各方都认可的规则再实施;

再次,对现有的新政进行全面的梳理,比如内援调节费可以即刻废除,联合机制补偿强制执行,限薪政策可以宏观而不是微观;

最后,对联赛各项政策进行全面的跟踪、分析、评估,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把所有的分析评估方案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意见同样要得到职业联盟或者投资人会议的投票通过。

不折腾就是对投资人的最大善意。

【对策二】优化结构,树立服务观念

从更广的层面来讲,优化投资结构和股权结构是稳定俱乐部的核心。

一个参照是:在中国足球青训最灰暗的时代,是央企俱乐部鲁能坚持青训,但随后国网退出,好在接手的济南文旅目前表现不俗,让山东球迷暂时放心了。其实,在中国足球发展的过程中,考虑中国的经济结构,央企、地方国企、私企共同参与建设中国足球是更好的模式,但这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

包括行业结构,中国足球也需要在更高层面统筹,让更多的新兴行业企业、科技企业有动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对足球的投资。

此外,优化股权结构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重点谈及的,但现阶段进展缓慢,这其实就涉及到政府支持的力度了。应该说,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国企也有意投资足球,但仍旧存在冒进、目标过高等弊端,所以加强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座谈就很有必要。2019年4月16日,中国足协曾经召开“中乙俱乐部所在城市支持俱乐部发展座谈会”,但这个会议昙花一现,后来也没有了,不少有意发展足球的城市,没经验,没想法,没耐心,足协其实一直任其自生自灭。

其实在政府支持方面,目前不少城市做得也不好,比如中超俱乐部普遍反响比较强烈的就是安保费用居高不下,体育场租金居高不下,等等,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强化政府支持进行解决。

有高层的统筹,有足协的认真和耐心,有服务观念,不排除仍旧有投资人因各种原因退出,但相信更多的投资人会暖心。

而现在,很多事情不是为投资人暖心,而是不断给投资人扎心。

【对策三】扶持青训,坚持“两条腿走路”

还是要提一下青训。中国足协把青训纳入支出限额,却没有(至少目前没有公开显示)对青训投资比例进行硬性要求,其实并不妥当。

更重要的是,对青训要有扶持政策,比如联赛分成,除了基础分成之外,建议设置联赛排名分成和青训排名分成,比如拿出20%的分成,按照青训排名(积分)给予阶梯分成。

还有无处安放的“引援调节费”,这笔费用因为无处安放,到现在都没有给俱乐部开发票,建议通过特别申请,尽快转化为青训扶持资金,按照合适的方式补贴给俱乐部青训系统。

有一点要提示是,体教融合赛事目前全面推进,考虑到中国足球的现状,不建议短期内全面融合,因为这很容易导致俱乐部彻底放弃青训,用质量不高的校园足球球队应付准入。

所以,短期内足协要保持完整的U系列赛事,然后先构建总决赛平台进行体教融合,逐年评估,一旦校园足球赛事达到相应的质量,再逐步推动基础的体教融合赛事,否则,俱乐部青训很可能进一步崩盘,而校园足球质量短期内无法提升,进而导致青训陷入了新的灰暗期,这将是中国足球之大不幸。

 
 
    相关新闻
  ·中国足球三大著名冲突事件  
  ·U18国足承载中国足球两大希望  
  ·孙继海表示外教坑害中国足球  
  ·真会让我们的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  
  ·中国足球已成“资本病态”!  
  推荐新闻
         
  · 中国青训新任教父浮出水面  
  · 网传天津天海队长张璐涉嫌酒  
  · 蒋光太李可遗憾落选国足  
  · 雨燕足球直播在线播放:2020足球  
  · 复盘国足兵败叙利亚,王刚的  
  · 里皮弃用国足队长才是最正确  
  · 回首2001年十强赛国足锋线阵容  
  · 媒体:重磅!国足最大牌诞生  
  · 曝足协已敲定国足新帅人选!  
  · 央视评国足可能进入死亡之组  
         


Copyright@1991-2026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体育日报 ※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39505号 联系邮箱:4600860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