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 球队 积分
  当前位置:主页 > 竞技中国 > 田径 > 文章
   
中国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0日 10:08:30 [新闻来源] 未知 [阅读数]
 
  中国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



马拉松早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上就已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而中国马拉松赛事从2011年开始至现在近四、五年的时间里呈井喷式的增长趋势。从每年举办22场马拉松,到2018年每天举办4.3场;从全程马拉松,到沙漠马拉松、摇滚马拉松、垂直马拉松、亲子马拉松等特色马拉松百花齐放。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才22场;2014年已增长到51场;2018年举办的马拉松类比赛有1072场,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17年全年1102场的比赛场次,马拉松参赛人数已达到5、600万人次。
 
 
 
 
 
 
 
1981年9月27日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场国际马拉松赛事,吸引了12个国家的86名专业男性运动员参加。许多国人通过这次赛事第一次了解了马拉松这项极具魅力的田径运动。
 
三十多年来,马拉松在中国正从一项专业竞技赛事逐渐发展为全民狂欢。2019北京马拉松吸引了超过16万名跑友预报名,中签率低至18.1%;2019成都马拉松报名开启第一个小时,报名人数便突破万名,报名者中甚至包括了49位70岁以上的高龄跑者。
 
中国马拉松快速发展的同时,郑州国际马拉松赛违规替跑、南宁国际马拉松“拉拽冲线冠军运动员”、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比赛“抄近道”等事件,让不少马拉松的赛事组织、跑者管理等问题浮出水面。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马拉松赛事,中国田径协会于2019年7月对《中国马拉松相关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了赛事申请成为全运会马拉松、全国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锦标赛、冠军赛的条件,并规定了违反相关章程及管理办法的处罚细则。
 
中国马拉松不仅面临“成长的烦恼”,烦恼的背后亦有收获。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已由2013年的7场增长至68场。《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显示,2020年,中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将超过1900场,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一个国家的多个城市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
 
当下的中国似乎正是如此。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在此背景下,曾经做“冷板凳”的马拉松赛事如今热度急剧攀升,并在近年来迎来“井喷式”发展。
 
来自中国田径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马拉松及相关赛事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全年,中国800人规模以上的马拉松场次为1581场,同比增长43.46%。而在2011年时,这一数字仅为22场。另一个数据或许更能佐证跑友们的热情。2016年全年参加比赛总人数近280万,较2015年增长130万,是2011年的近7倍,而2017年和2018年,这一数字分别高达近500万、583万。
 
这也意味着,8年时间里,随着赛事举办增幅高达70多倍,中国马拉松参与人次的也大幅增加。行业数据称,截至2020年,就马拉松各类赛事而言,参赛人次有望提升到1000万。马拉松赛事的火爆,让类似上马、北马以及泉马等赛事简称和众人挥汗奔跑的画面为人们所熟悉。
 
普遍的观点认为,2014年,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松绑是其产业爆发的起点,并渐趋火爆。期间,不可否认的,事关这是赛事个中是非相关论述也不少,但当前述松绑的政策遇到强劲的产业脉动和城市竞速渴求,“马拉松”经济效应下,这一赛事的热度极具攀升既成事实。
 
 
    相关新闻
  ·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的田径蓄力奥运争取突破  
  ·天丝红牛与中国田径协会跨界合作  
  ·中国田径最伟大的五位运动员  
  ·她跑完马拉松大气不喘  
  推荐新闻
         
  · 安顺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开幕  
  · 田径比赛中为什么要用蹲踞式  
  · 中国15岁百米天才横空出世!  
  · 女子田径冠军被判“生物学上  
  · 2020世界田径重点赛程一览看这  
  · 中国又一田径天才诞生!比同  
  · 你知道田径中pb WL MR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叫她“地表最性感田径  
  · 军人运动会2019奖牌榜:奥运会  
  · 20秒87!江苏18岁飞人横空出世  
         


Copyright@1991-2026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体育日报 ※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39505号 联系邮箱:460086050@qq.com